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产业转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淮南:双轮驱动发力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 2015-02-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淮南报业新闻网  

       热火朝天的工地、繁忙奋战的建设者,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新春伊始,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新年迸发出崭新气象。其实不仅仅是煤化工产业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圩省级经济开发区里,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也是处处可见……

  站在历史新起点,谋求发展新跨越,面对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淮南市正着力实施“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的双轮驱动战略,以形成煤电化产业“顶天立地”,非煤产业“铺天盖地”的双重叠加。

  乘风破浪:电化产业链推进紧锣密鼓

  作为国家能源基地,淮南市的煤电产业得天独厚,被誉为能源之都,16对现代化矿井,年产煤炭近亿吨,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安徽省最大的电力企业集聚区,淮南拥有6大发电企业和26台发电机组,建成装机总量1220.8万千瓦,已建成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

  身为典型的工业重镇,淮南为皖北振兴、安徽崛起提供着坚强的能源后盾。然则经济转型要实现大突破,必须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

  为此,淮南不断巩固提升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加快两淮能源基地规划编制,推进杨村煤矿建设,将开工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北环线,尽快实现平电三期并网发电,积极做好潘集电厂、低热值煤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

  同时,淮南市不断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快中安煤化一体化、凤台煤制天然气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煤生产甲醇、烯烃,总投资300亿元;由皖能集团与国投新集共同兴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淮南煤化工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年产22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值过百亿。

  高潮再起:非煤产业群发展擂响战鼓

  按照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四煤”发展思路,我市正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力争非煤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量增质优。

  淮南市把山南新区作为高成长性项目集聚区,赋予承接长三角产业梯次转移、“合淮一体化”先导的重任,在这里落户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已达20多个。

  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重点开发,比塞洛斯、凯盛重工、久益环球、舜立机械等形成了煤矿设备制造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突起为新的增长极,打造出煤机产业集群。

  国瑞药业、山河药辅,如今已成为医药界耳熟能详的名称,国药工业园项目、年产8000吨新型药用辅料等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

  现代生物技术在淮南得到充分利用,我市正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支持企业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转化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瞄准转型目标,淮南市积极培育现代煤电化、装备制造业、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正日渐成型,并以全市11个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开发园区进行承载,迸发出转型合力,逐步扭转着“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

  创新突破:双轮驱动转型迸发强劲活力

  新型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没有一批成长性强的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崛起,就不可能有淮南的崛起。围绕新型产业,淮南市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为淮南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淮南市正拓宽研发经费投入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联合发展机制,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围绕新技术、新机制,市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建设不断推进。

  目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南研究院的无人机研发项目即将建成,可应用于探矿、国土资源航拍、靶机训练和低空大气探测等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产业园,已吸引了6家企业签约落户;投资20亿元的淮南陕汽专用车一期工程等项目,都是具有竞争力的项目。

  “江淮云”平台则是互联网产业的典型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孵化企业1500家,建成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人力资源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将为淮南建设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羊年奋进的战鼓业已擂响,在推进城市转型的主战略下,双轮驱动已然是淮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们建设绿色淮南、创新淮南、幸福淮南的主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