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信息服务 » 区县动态 » 正文

杨浦:优化营商环境 勇当双创“尖兵”

发布时间: 2018-01-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解放日报  
摘要: 杨浦将深入领会贯彻市委对杨浦科创双创的新定位、新要求,将其作为杨浦深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过去一年,杨浦做了几件在全市“冒尖”的事情:首次主办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首届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在杨浦滨江举行,2017Slush上海国际创投大会、杨浦创新创业论坛、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等各类论坛在杨浦举办,汇聚全世界的创新头脑,创新火花进一步迸发碰撞。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在中科协组织的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三。杨浦的科创双创建设跃上新的高度。
  杨浦要努力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一面旗帜,需要回答好“怎样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怎样进一步发挥科教人才的创新优势”的“创新两问”。下一步,杨浦将深入领会贯彻市委对杨浦科创双创的新定位、新要求,将其作为杨浦深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创新热土,激发双创活力

  2017年9月15日,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在长阳创谷开幕。本次双创周集中展示了153个代表我国创业最高水平的项目,创新创业嘉年华、创新创业七日谈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超过15万人次前来参观,展现了上海风采,凸显了杨浦特色。国家发改委评价主会场活动有水平、有特色、有颜值、有温度。杨浦充分利用老厂房转型的空间资源推动区域创新转型的生动实践成为本届双创周的一大亮点。持续发挥全国双创活动周带来的热度和影响力,杨浦成功举办了2017Slush上海国际创投大会、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上海杨浦创新创业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其他双创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指标、任务、政策、项目四张清单。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发布杨浦双创指数、双创地图,出入境便利、双创小巨人、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率先实现突破。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新十条”在杨浦落地。启动双创小巨人工程。创智天地、国定东路、长阳路、环上理工四大双创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复旦创新走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财大金融谷、上理工产业园等“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建设稳步推进。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光纤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9个双创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产业化平台等三个项目获批国家双创扶持资金7000万元。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在中科协组织的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三。
  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赴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双一流高校举办人才招聘会,打造“国际双创人才基地”招贤引智品牌。新增“两院”院士3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0名、市“千人计划”人才28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6.9件。科创企业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3310”人才创业企业41家,上市挂牌企业累计达到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7000余家,集聚清华启迪之星、INNOSPACE+等78家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创服组织,服务总面积30万平方米,孵化项目成活率达到31.4%。创新金融产品,推出“挂牌无忧贷”“科创保”等融资产品,与中国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3家银行合作开展贷投联动试点,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入调研,了解企业需求

  创新创业是杨浦城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杨浦有着星罗棋布的科创企业。为了更进一步服务好科创双创企业,2018年新年伊始,杨浦全区的干部就领到了两个新任务。1月4日,杨浦区召开主题为“我们在一线”的大调研动员部署大会,一场覆盖全区企业和群众的走访调研正式拉开帷幕。走进科创双创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就是此次大调研中的重要内容。
  即科金融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杨浦企业,最近在珠海横琴注册了两家公司,人不到现场一天就能搞定。即科金融CEO顾上飞表示,企业每天的时间以分钟计算,杨浦服务点将开业登记时间从原来7天缩短到4天,但这对于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区领导在工行杨浦支行的全市首家银行企业服务点进行调研时表示,“企业的话很刺耳,但这就是我们要在这次大调研中需要去聆听的声音,需要去解决的痛点。”大调研要对标最高标准找差距,对标最好水平找短板。而在补上短板的同时,还必须把长板拉得更长。走到企业当中去,听到企业最真实的声音、最真实的需求,实实在在疏通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老厂房改造利用”、“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等关键问题和核心环节,打造杨浦的战略优势。
  主动走到企业当中去,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主动走到群众身边去,当好服务群众的“勤务员”——杨浦历来有注重基层调研的传统,通过“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的“一线工作法”已成为杨浦在全市的品牌。在此次大调研中,“一线工作法”将继续发挥作用。杨浦将建立健全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联系街镇、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处级干部定点联系居委会、街镇班子成员划片组团联系居民区、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处级部门(单位)定点联系企业、区四套班子领导定点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等制度,确保做到“两个全覆盖”,即调研主体全覆盖、调研对象全覆盖。
  在大调研中,杨浦区将严格按照市委关于大调研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光大“一线工作法”的品牌,紧紧围绕答好“创新两问”,抓统筹协调、抓意见梳理、抓问题解决、抓作风转变,推动大调研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率先示范、扑下身子、下到基层,在大调研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营造环境,做好优质服务

  一个貌不起眼的集装箱,却成为了沪上3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朋友圈”里的新宠,晒照片、写点评,点赞声连连。“网红”究竟“红”在哪?原来,这是杨浦首个开设在创业园区的市场监管工作站,长阳创谷内的企业办理登记事项等6项业务,不用再跑东跑西,“零距离”就能完成。
  下一步,杨浦还会将园区嵌入式零距离服务拓展到“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复旦创新走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财大金融谷、上理工太赫兹产业园),在杨浦的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内设立7个园区服务点,由政府部门对园区服务点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网上办理,服务点收发材料,让企业办事不出门、不出园区。贴心服务还将渗透到毛细血管,针对小微创业企业人手紧张的问题,全区将设立28个集中登记地,开设服务“直通线”。
  打造更开放、更包容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杨浦区日前出台多项措施,积极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宁愿政府多出汗,也要让企业少跑腿。目前,杨浦区电子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事务中心)已有261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网通办”服务,其中,185项办事人“只跑一次”可办成,76项全程网上办理“零跑腿”可拿证,打通了政务邮递、在线支付平台的“最后一公里”,创建“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的营商环境。下一步中心还将积极探索由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以及“单一菜品”到“套餐服务”模式。
  企业有“问号”,政府部门来支招。致力于在标准化领域领军的润申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需要设立一家字号中带有标准化的公司,经营范围也要有标准化服务。而“标准化服务”的经营范围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却没有,该怎么办?为此,杨浦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向市工商局反映,得到了快速反馈。最终为企业发放了这张含有标准化经营范围的执照。类似的例子还不少,如需要在经营范围中加“北斗导航”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在名称里要有“类脑智能科技”的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最终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区领导在对“政银合作”“窗口无否决权”以及“一门式”人才服务等进行调研时提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杨浦必须补短板、强弱项、创品牌、争一流,只有这样才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更优质、更到位的服务。人才是杨浦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为人才提供好服务,才能发挥好杨浦的创新优势。
  杨浦围绕创新创业人才,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去年推出人才公寓七折优惠新政,目前192套人才公寓已入住;同时发放750余万元人才租房补贴。杨浦区今年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各类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不断突破,勇当双创“尖兵”

  2017年年末,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各区的年度字评选中,用“尖”字形容杨浦。一个“尖”字,下面是“大”,大杨浦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人们戏称工作在杨浦的人自带创新光环;上面是“小”,杨浦深耕细节,让每一颗创新“小种子”都能生根发芽,未来有一两颗小种子长成“独角兽”企业,就是了不得的事情;“大”和“小”组成一个“尖”,走在尖端,勇于突破,这是杨浦努力的方向,也代表了人们对她的深切期待。
  杨浦有着百年工业文明的历史底蕴,而今天,这些大气磅礴的工业遗存正转化为“小清新”的创业空间。长阳创谷的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日商东华纱厂,将老厂房改造成创业街区,是一种新旧动能的转换和升级,既服务于双创,又服务于城市更新。在杨浦,长阳创谷并非只有一个。建设中的城市概念园、宝武钢铁“互联网+”产业园、凤城巷、腾讯众创空间二期,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是一座座从百年沧桑岁月里走出来的老工业厂房,而今创新创业的载体成为它们在新时代的内涵。
  一个地区的创新氛围如果足够浓厚,那么当这个区的人走出去,人们都能从他身上的特质知道他来自哪里。杨浦人就带着这样一种独特的“创新气质”。
  在杨浦这个地方,永远不要小瞧一家小企业的潜力,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滋养,就能在创新创业大舞台上长袖善舞。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摩拜单车、英语流利说、优刻得等,当初都是从小企业开始,在杨浦成长为行业内顶尖的平台和服务商。为了让小企业能尽早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杨浦总是从细节努力,从小处着眼。小到一条路的更新、一个咖啡馆的改造、一个证件的颁发,往往影响着一个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
  “大”和“小”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尖”字。如果从科创“尖刀”的定位来要求杨浦,人们还期待,这个“尖”更显锋芒。今天,有不少创业团队来上海考察并最终把企业落户在杨浦的理由是,这里和硅谷非常相似:背靠大学校园和城市副中心,科创企业集聚。但从“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全球影响力,产学研融合的产业链成熟度,以及龙头行业的布局和规模来看,杨浦干部自省——“对标国内顶尖和国际领先水平,我们还有不小差距”。
  从老工业区到知识创新区,杨浦曾经走过一段艰难历程,一句“杨浦有股劲”,至今令人荡气回肠。如今十几年过去,大杨浦变了,工业锈带转身创新之城。在今天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态势下,期待“杨浦有股劲”积聚新内涵,焕发新动能,引领杨浦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创新创业之“尖兵”。
  2018年,杨浦区将深入领会贯彻市委对杨浦科创双创的新定位、新要求,将其作为杨浦深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提高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杨浦能成功走出一条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科技创新杨浦”的转型之路,靠的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向改革创新要空间、要出路,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杨浦的今天,没有改革创新,就不会有杨浦的未来。进入新时代,手握发展的历史接力棒,杨浦将更加坚定创新发展的决心,鼓足深化改革的勇气,以“改革永攀第一峰、竞争永夺第一名、工作永争第一流”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